果冻传媒

果冻传媒

您目前的位置: 果冻传媒» 果冻传媒» 果冻传媒新闻信息 » 2018·建行记之“走尽建筑”【肆】:布达佩斯——和谐共存的文化冲击

2018·建行记之“走尽建筑”【肆】:布达佩斯——和谐共存的文化冲击

  【前言】

 

  一座城市独有的印记,莫过于它身前身后的建筑;

  在春夏秋冬的不倦更替中,

  亦或是消失与诞生的角逐里,

  是否总有些人、有些故事静静地在那里等着你?

  走尽建筑,只因遇见你……   

 

  为教育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推崇创新、面向应用,突出建筑类学科专业特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筑学院开展2018年建行记之“走尽建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教育,建筑学院2017级本科生参加,由辅导员代云指导。学生运用专业特长,鉴赏建筑之美、探寻建筑奥秘、学习建筑技艺,在领略建筑魅力的同时记录所见、所闻、所思,在游历建筑的旅途中观赏设计、探寻技艺、感受文化。本次建行记,旨在发扬学生智慧和力量,传承“弘扬建筑文化”的优良传统,坚持“学以致用”理念,注重建筑特色和内涵挖掘,秉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引领学风建设,是立足新时代、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推进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地生根的有效举措。萋萋寒日,并未挡住莘莘学子追求建筑梦想的脚步;温馨春节,阖家团圆、共话成长的幸福时刻,讲述着建筑的故事……让我们跟随笔墨和文字的思绪,探寻“行思之旅”,共餮建筑文化长河中的无穷魅力。

 

  布达佩斯——和谐共存的文化冲击

  (作者:建筑学院,古建171班,蔡雨维 )

  一说到欧洲,尤其是北欧,很多人便会将其视为理想的定居点。奇妙的乡村、田园与城市组合,先进发达的教育,浓厚的历史韵味,让这片由六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代爱琴海文明延续下来的土地蕴含了无限生机。而这一文明虽然历经周折变换,其本质早已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我们仍不难从现在的欧洲城市建筑中一窥当年的风采。

  甚至都不用等到飞机落地,一旦降到云层以下,地面上无数精致的建筑和旷野的田园,还有呼应着他们的神圣教堂,无一不在向你传达着一个信息——你已身处这片神奇的大陆。

  布达佩斯作为匈牙利首都,是该国主要的政治、商业、运输中心和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著名欧洲古城,该双子城位于国境中北部,坐落在多瑙河中游两岸。在最开始是遥遥相对的两座城市,后经几个世纪的扩建,1873年由位于多瑙河左岸的城市布达和古布达以及右岸城市佩斯合并而成。

 

  

  ——布达佩斯市景——

 

  作为“东欧巴黎”和“多瑙河明珠”的美丽古城,布达佩斯还拥有“上帝遗忘在人间的一块翡翠”之美誉。它的邻居维也纳在音乐艺术上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不管是贝多芬还是约翰·施特劳斯都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虽然没有维也纳那么声名显赫,但这座巍巍古城在文化艺术方面却并不输给它的邻居。不管是钢琴之王弗朗茨·李斯特,还是爱国诗人裴多菲·山陀尔,都是世界级的重要大师。前者作为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后者则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而且布达佩斯作为罗马人在中欧最早的定居点之一,历史也远比维也纳悠久。歌剧和音乐剧广为流行,街头雕塑风格各异,同时此处也是中欧地区博物馆和画廊最多的城市。但最独具特色的,便是它那在统一与和谐中分道扬长的建筑风格。

  离开舒适的宾馆漫步于这座古城中,扑面而来的便是建筑带来的浓厚历史气息。若要说到建筑,首先不得不说的,便是整个匈牙利著名建筑之一的匈牙利国会大厦。整座建筑建于1904年,高96米,坐落于多瑙河畔的佩斯一侧。建筑式样模仿了伦敦国会大厦,由建筑师Immure sterile设计,采用当时流行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把众多垂直细长的元素与尖塔整合进整个建筑中,将神秘、沉稳与高贵融为一体,令人印象深刻。

 

  

  —— 匈牙利国会大厦 ——

 

  坐船游览多瑙河,在九座风格迥异的桥梁中穿行,忽然抬眼望见一座雄伟的宫殿赫然出现在面前。其高大的典型哥特式尖顶直冲云霄,让本就低于地平线的游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那种充满哥特神秘感的震撼注定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据说96这个数字在布达佩斯还颇有深意,当年的马扎尔人在896年建国,而匈牙利国会大厦是在1896年破土动工的,正好是建国1000周年,于是96米的楼高就这样被确定了下来。有趣的是,从大厦正门到中央穹顶大厅的台阶也是96级。与匈牙利国会大厦遥遥相对的圣伊斯特万大教堂则是专门为了庆祝建国1000周年而兴建的,其高度也正好是96米。

  虽说是一座充满文化的古城,但布达佩斯的建筑风格却并不止哥特式一种。就在国会大厦不远处,著名的布达皇宫便是典型的新巴洛克式建筑。该城堡始建于1247年,坐落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城堡山的南侧,北傍著名的城堡区。在建造之初采用的是哥特式风格与罗马风格,之后的小范围扩建采用了巴洛克风格,直到十九世纪中期修复与扩建时才全面改为新巴洛克风格。但即使是采用了追求炫耀财富的巴洛克风格,布达皇宫本身作为一座防御性城堡还是保留了相当的历史韵味。包括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古城墙也被妥善保存,让参观的游人并不会感到这种文艺复兴后期诞生的“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所带来的突兀感。而与之相邻的城堡区则以其古老壮观的中世纪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和19世纪建造的房屋、教堂等建筑闻名于世。在1987年,布达城堡作为布达佩斯景观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

 

  

  ——布达皇宫——

 

  同样与之著名的,便是精致的马加什教堂。建于1255至1269年,由当时的国王贝拉四世所建,采用了新哥特式建筑风格。但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个外观明显属于新哥特式的教堂,其实蕴含了匈牙利民俗、新艺术风格和土耳其设计等多种色彩。在十五世纪的扩建中,它抛弃了传统哥特式建筑的对称结构,别具匠心地将高耸的钟楼修建在教堂的一角,这使得整座建筑一下子变得轻盈,少了其他教堂的沉重与拘谨。而且不仅仅是这一白色钟楼,教堂本身的彩色屋顶也为整个建筑增加了些许趣味和生动。

 

  

  —— 马加什教堂 ——

 

  但要说哥特式风格,就在马加什教堂的附近,还有一个新哥特式和新罗曼风格相结合的观景台,这便是著名的地标性建筑——渔人堡。该城堡位于布达一侧的城堡山,修建于1895年到1902年之间。整个城堡建有七座略像新哥特尖塔风格的塔楼,它们象征着匈牙利早期的七个部落。

 

  

  —— 渔人堡 ——

 

  因为周围环境优美,观景角度奇佳,此处经常成为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场所。而很多诗人、作家和画家也徘徊于此,在爱情、美景与童话般的建筑中寻找一点一星的创作灵感。童话这一形容确实不是空穴来风,渔人堡整体由白色的石灰岩筑成,远远望去通体白色,两种建筑风格的结合下诞生的曲线纯净而又优美。

  既然说到了诗人,便不能不提与匈牙利著名爱国诗人裴多菲密切相关的匈牙利国家博物馆。这座经典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始建于1837年,历时十年的精雕细琢后,于1847年建成投入使用。1848年3月15日,裴多菲在门前的台阶上,向聚集在广场上的青年朗诵了《站起来,匈牙利人》这一著名诗篇,鼓励市民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从此,这一建筑便与革命历史结下了羁绊。作为匈牙利的形象建筑,光是建筑物的本身就值得专程参观。它的门廊前林列着八根巨型科林斯柱,支撑着其上的山形墙,墙上更是布满了精致的浮雕与图纹。建筑大体仿制于宙斯教堂,巨大的灯架和宽阔的楼梯,每一项构件都令人叹为观止。

 

  

  —— 匈牙利国家博物馆 ——

 

  或许是因为欧洲的发达与先进,像匈牙利这些国家对于文化的保护程度早已走在世界前列。从欧洲中世纪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并进行了修复与翻新,让这些文化瑰宝以完美的姿态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着他们的历史。这些令人流连忘返的建筑冲淡了我们对于时间的概念,不知不觉中两天的游览便已接近尾声。陶醉于厚重沉稳的历史之中,难怪会有人将此地定为理想的定居点。

  在如今的布达佩斯,多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建筑以一种惊人的和谐相互呼应着。不管是经典的哥特式风格、古典主义风格,还是融合了本地民族文化的新巴洛克风格、新哥特式风格与新罗曼风格。这些迥异的建筑形式相互衬托,形成了布达佩斯独具特色的欧洲古城天际线。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冲击与碰撞,让布达佩斯成为了世界建筑师感受文化熏陶的必去地点之一,也让布达佩斯这一匈牙利首都成为了“一带一路”沿线上的一颗独一无二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