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座城市独有的印记,莫过于它身前身后的建筑;
在春夏秋冬的不倦更替中,
亦或是消失与诞生的角逐里,
是否总有些人、有些故事静静地在那里等着你?
走尽建筑,只因遇见你……
为教育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推崇创新、面向应用,突出建筑类学科专业特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筑学院开展2018年建行记之“走尽建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教育,建筑学院2017级本科生参加,由辅导员代云指导。学生运用专业特长,鉴赏建筑之美、探寻建筑奥秘、学习建筑技艺,在领略建筑魅力的同时记录所见、所闻、所思,在游历建筑的旅途中观赏设计、探寻技艺、感受文化。本次建行记,旨在发扬学生智慧和力量,传承“弘扬建筑文化”的优良传统,坚持“学以致用”理念,注重建筑特色和内涵挖掘,秉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引领学风建设,是立足新时代、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推进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地生根的有效举措。萋萋寒日,并未挡住莘莘学子追求建筑梦想的脚步;温馨春节,阖家团圆、共话成长的幸福时刻,讲述着建筑的故事……让我们跟随笔墨和文字的思绪,探寻“行思之旅”,共餮建筑文化长河中的无穷魅力。
重识北京
(作者: 建筑学院,建172班,周月沉)
北京,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我深深的爱着这个多彩的城市,然而我却不曾好好的了解过它。在我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我决定用一名建筑学学生的视角,用读建筑的眼光来重新认识我周围的一切,我热爱的北京城。
小时候,生活在西城三里河,只知道周围国家部委林立,钓鱼台宾馆前时常的马路戒严,又会让我猜测是哪个领导人的驾到。自从学了建筑,爸爸常跟我提及那边上的“四部一会”建筑群。要重识北京城,那就从身边看起。
北京“四部一会”建筑群,是大屋顶建筑登峰造极时期的代表作品,始建于1953年。所谓“四部”,指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重工业部和财政部,“一会”指国家计划委员会。楼群由一幢主楼和东西两幢配楼组成,配楼各有三个重檐大屋顶,是一仿古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典范。楼群的设计,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灰色厚重的墙体里,结构却是现代框架式的,斗拱托起的飞檐,都不是用木材,而是水泥仿造的斗拱。现代结构和传统形式融为一体,增加了建筑的威严感。
“四部一会”是老的叫法。这些部委,在几经合并、撤销的机构变动之后 ,现在,有些不复存在了,有些职能发生了转换。“四部一会”办公楼目前挂的牌子分别是“中国机械联合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斗拱重檐绿色的大屋顶,是首都北京一处显赫的地方,通过建筑表现出来庄严与凝重感。
北京,欢迎八方来客,包容各地文化。现代的北京城是一座繁荣的国际都市,却少了几分古都的风采。要重识北京,自然不能忘了北京的城中之城,举世闻名的紫禁城。这座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这里代表了权威,也充满了神秘。
从西长安街延长线一路坐车像东。从军事博物馆到首都博物馆到西单到新华门在到天安门。一路上,在这条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街上有着许多这样经典或标志的建筑。曾经我只看重它们的作用,却不曾留意这些深入人心的优秀设计。
进入故宫博物院,迎面的城门就是“午门”,大概以前“推出午门斩首”就是这里吧。从午门进去,前三殿、后三殿,除非走到御花园,否则这条中轴线上一棵树都没有。我边走边体会,想来也是皇家设计的需要,没有花草树木才能营造更空旷广博的气势。从空旷中走过与从林荫道走过的心理感受、精神状态绝对两样。这样才够得上威严、震慑,大气和庄重。
前三殿中,太和殿是整个宫殿建筑的核心空间,其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因而又名金銮殿)。
再说说细节,宫殿檐角的琉璃小兽一排排端坐,彰显着贵气与威严。屋顶上覆盖的琉璃瓦,是沾有釉料烧成的陶器,各色的釉琉璃瓦既能使屋顶显的光洁美丽,而且还可防雨水,增加耐久度。故宫屋顶多用黄色琉璃瓦,这些琉璃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和起到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雨水可以顺沟流下,并且不会浸到屋檐下的木料。
前两年几场大暴雨,故宫却不曾积水,令我对故宫的排水系统充满了好奇,所以一进门我就在仔细留意。一路下来,确实也发现了一些。故宫的建造顺应地势略有坡度。京城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地形北高南低,因此水向东南流。故宫的地面顺应北京地区地理环境,整体走势亦呈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而且略有坡度。加上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设计营造了主次分明、明暗结合的庞大人工排水网络,疏通各个宫殿院落的排水系统有干沟、支沟,有明沟、暗沟,有涵洞、流水沟眼等众多排水设施。所以不会积水也就不足为奇了。
走到最后,御花园的堆秀山令我震惊驻足。它堪比一座微缩的、风景秀丽的奇山峻岭,是用太湖石堆砌成的,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的造园艺术,学名叫做“叠石”。山上有些石块酷似鸡、狗、猪、猴、马、兔等“十二生肖”的动物形状,或卧或站,姿态各异,吸引人们去揣摩猜测,因而增添了观赏的趣味。
离开了故宫,我不禁要感叹古人的伟大,如此磅礴的规划设计,如此精妙的暗线布置,如此极致的建造工艺,无一不值得我们去挖掘学习。
北京,这座无数精彩的建筑相互交叠的城市,这座历史与现代相互碰撞的都市,是多少建筑师要用尽一生来研学的。寒假,我重识了北京,这座我热爱的城市,这座我不曾细细品味过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