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

果冻传媒

您目前的位置: 果冻传媒» 果冻传媒» 果冻传媒新闻信息 » 建筑学院教师程艳春带领团队参加越后妻有里山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方丈记私记”特别展览会

建筑学院教师程艳春带领团队参加越后妻有里山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方丈记私记”特别展览会

 

展出时间:2018年7月29日-9月17日

展出地点:越后妻有里山现代美术馆,日本新泻县十日町市

设计团队:程艳春、薄忱、徐丽媛

构造顾问:失物招领

功能:茶室

构造形式:榫卯木造

主要材料:木材

建筑面积:5.76平方米

 

 

三年一度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于2018年7月29日在日本新泻县迎来了第七届开幕。作为世界上最大型的国际户外艺术节,越后妻有以农田作为舞台,艺术作为桥梁,连系人与自然,试图探讨地域文化的承传与发展,重振在现代化过程中日益衰颓老化的农业地区。

本届艺术祭,程艳春带领C+ Architects团队携作品《时空的洞穴》参加了在越后妻有里山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方丈记私记”特别展览会。展览会以从美术馆到预计今年秋天开馆的“越后妻有文化大厅”为范围,意图强化十日町市中心地域的回游性,创造出街区的活力。

 

 

《时空的洞穴》设计概念

一丈四方——在观察极小世界的同时,看到极大的宇宙。

最微小的世界里也存在着宇宙,而衡量宇宙的单位只有时空。

你是否经历过一次完整的茶道体验?在将近半天的时间里,人们通过饮一碗茶来感受宇宙万物。更重要的是,在狭小的空间里,通过茶汤、器物和一系列行为动作来反射并且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

由C+ Architects团队设计的《时空的洞穴》,其功能设定为一个可以容纳2~3人的移动茶室。在2.4x2.4x2.4米的小小“洞穴”里,人们通过光线、空气甚至雨水的变化体验时间和空间。

而与传统的茶室不同,本装置在越后妻有里山现代美术馆的回廊展出,可以说是“建筑中的建筑”。设计师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出现建筑构件,通过大小、位置不同的洞口实现了建筑语言里的门窗等功能,使得整体更抽象也更纯净。这个装置像宇宙中的一个细胞一样,成为了整体艺术群的一部分。同时,通过细长的洞口还可以欣赏到美术馆中心庭院里由艺术家Leandro Erlich创作的艺术作品。

展览场地

展览回廊

 

榫卯和装配

设计师利用传统的榫卯技术,不使用任何金属连接,单凭一种材料和构造方式便搭建出了一个可以移动的“小屋”。构件被切分成便于运输和安装的尺寸,拼接的肌理和材料的截面通过原始的方式表达出来。当“小屋”不再承担任何使用功能时,可以将其拆除并加工成其它木质产品,以此实现材料的再生利用。

外立面

内部洞口

 

家具的扩大化和建筑的微缩化

“小屋”是介于装置与建筑之间的暧昧存在,它既像一个扩大的家具,同时又像是一个拥有建筑特征的房子,这个特征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中的床是一样的。

立方体的四个角被切掉,形成了窗和门洞,光线从不同方向进入空间,形成了一个光线的盒子。当人处于“小屋”内部,透过不同的洞口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天空与风景。

 

 

关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希望透过艺术的力量、当地人民的智慧以及社区的资源,共同振兴当地农村的面貌。在不同年龄、来自不同背景和地区的人士协助下,卸载了都巿人的价值观,打破地域、年龄及背景文化,建立一个新的令社区持续更新的模式去传递投入自然的理想。

全球有很多著名艺术家都对该活动的目的和巨大的舞台规模表示赞同,纷纷参与其中。如俄罗斯艺术家Ilya Kabakov和他的妻子Emilia,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法国当代艺术家Christian Boltanski等。

 

“方丈记私记”展览会

日本的《方丈记》即是鸭长明隐匿日野山时,回忆生平际遇、叙述天地巨变、感慨人世无常的随笔集。先是自叙身世,接着书写隐遁大原山,后又迁移日野山筑庵,以清雅的笔墨,记述了方丈之庵中闲寂的生活,同时表达自己内心的矛盾与烦恼。到最后直率地坦露心扉,为能否安于清贫而自我深省。作为一部流传千古的名作,《方丈记》对日本的文学、历史、思想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此次“方丈记私记”展览会由建筑师原广司出题并担任评委,其他评委还有建筑师西泽立卫和越后妻有艺术季总策划北川富朗等人。展示的作品皆为组装式、可移动的小建筑。所有作品布置在里山美术馆的回廊,形成了一个临时假想的村落体验。以鸭长明所持的世界观为背景,建筑师、艺术家创造出的一个个小空间,让到访的人通过这样的小空间看到世界。

“《方丈记》首先是关于地域性的建筑论,也可以说是‘缩小的美学’,单纯的说是一个探求地域性的故事,在住宅缩小1/10、1/100的过程中,到达了住居应该有的样子。但是仅此并不能说《方丈记》是世界史上稀有的建筑轮,最重要的是第二点,即在缩小的过程当中,突然不是住居,而是出现了外部这样的空间转换。”——原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