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社会发展的数字化趋势对各行各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工作模式、思维意识、生存方式的转换产生不同程度的脱节,设计行业亦是如此。11月22日晚,“数字设计与建造的实践”讲座着眼于技术转换带来的理念与方法的变换,从基本理念引申到数字设计与建造之于建筑尺度的实践。
2010年于雷于北京成立ASW设计车间(Archi-Solution Workshop),在以三维打印、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数字设计及建造的国际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研究和实践紧密的结合,完成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大型数字建筑项目。讲座中,于雷老师从大家熟知的历史角度讨论人类的生产方式,从手工艺演变到机械工艺,再到现在的自动化数字工艺,内容涉及所从事的数字设计与建造的实践工作。于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了ASW工作室的成果,通过作品的讲解,逐渐阐述了机械自动化与建筑设计建造是如何结合起来的,为我们展现数字技术融入到创意建造的精彩天地。
这些作品基于机器人及3D打印等先进的数字设计与建造技术完成的。在2015北京设计周,Vulcan Pavilion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组织鉴定为“世界上最大的纯粹三维打印构筑物”。ASW由建筑、艺术、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等各专业人视构成,未来的数字设计建造将是更为宽广的平台。目前于雷老师正在着手ASW工作室立面的改造,利用数字技术控制机械切割U型玻璃,每次新的想法都经过很多次的尝试,最终才能成功。
随后,来自中国美院的李辉老师、来自清华的徐跃家老师和我校的陈玉龙老师、杨振老师、苏毅老师一同与于雷老师探讨有关数字建筑的问题,通过交流和思维碰撞产生更多的研究可能性,讨论中,李辉老师强调数字建造在古建方向运用的前景,陈玉龙老师提出虚拟空间通过数字建造快速表现现实空间的方法。简要的现场问答环节中,学生们积极提问,于雷老师很热情地回答。在场学生都对数字设计及建造成果表示赞叹,通过这次讲座,大家了解数字化的设计手段实现一个建筑丰富而又自然的表面肌理,将建筑外墙的设计风格与建造手段代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对建筑有了新的理解和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