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

果冻传媒

您目前的位置: 果冻传媒» 果冻传媒» 果冻传媒新闻信息 » 记住乡愁,新城老村共建设 ——建筑学院“乡愁规划”团队再度赴雄安调研

记住乡愁,新城老村共建设 ——建筑学院“乡愁规划”团队再度赴雄安调研

  无论,背映晨晖,还是晚霞;无论,面对旭日,还是夕阳;不管,窗前还是门口;不管,村头还是溪旁;赶紧着,赶紧着!赶紧按下,你手中的快门儿,把你,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宅;还有你,曾经,新婚燕尔的新房;把他们,把他们一起,深深印在你的心上!连同,生你养你的村庄!这一次啊!这一次可不是,此去经年,迟早归根,梦中的故乡……

  ——《千年雄安》诗歌节选

  深入古村古院,全面调研现状

  3月16日清晨,乡愁规划团队奔赴雄安新区。在开往雄安新区的大巴上,马全宝和成慧祯两位随队老师详细介绍此次调研的目的及意义。在实地调研之前,乡愁规划团队已经对即将要调研的古村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拟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此次调研团队结构十分完整,指导老师包括田林、马全宝、杨震、鹤鼎、成慧祯;技术支持是来自北京北建大科技有限公司的史建宁指导;研究生团队包括窦晗天、侯晓萱、杨柳溪等五人;本科生团队为古建151毕业班7名学生。午间,调研团队到达安新县圈头乡。指导老师圈头乡东街村村委干部展开了座谈,详细了解东街村村委编制、村民生活等基本情况并制定调研方案,对调研团队进行分组,划定各组调研片区,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展开调研。通过入户访谈、无人机全景、创建全村3D模型等多种调研方式,为后期村庄保护规划打好基础。经过一天的走访调研,在村民的热情配合下,团队共收集到大量的照片及测绘数据,全面了解村庄发展现状,同时搜集现状问题,以便后期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乡村规划方案。

 

  

 

  挖掘历史记忆,感受乡村古韵

  3月17日一早,为更好的挖掘乡愁内涵与古村的非物质文化遗存,乡愁团队来到安新县关城村进行深入调研。关城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丰富,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美丽的传说。关城有名的朝阳音乐会,现在已经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阳音乐会的会场曾经是一座药王庙,流传着神医王百仙的传说。除了音乐会,关城村还有着狮子会、少林会等武术会演,以及芦苇画等特色民间艺术作品。在调研期间,乡愁团队寻找能够熟练掌握文化技艺的能工巧匠和对村庄历史有研究的民间学者,主动与他们建立沟通,同时拍摄了第一手视频和影像资料,以服务于后期的非物质文化的价值认定和保护利用研究。通过历史挖掘和记忆找寻让村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村庄,乡愁规划团队希望通过深入的现状调研,更好地服务于建设美丽的雄安新城,同时保留下来珍贵的历史,呼吁人们记住乡愁。

 

  

 

  “记得住乡愁”专项规划

  自2018年3月雄安新区管委会委托我校联合承担雄安“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研究之日起,此次调研是我校“乡愁规划“团队第二次深入雄安古村落进行的深入考察,目标是为实现雄安新区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我校”乡愁规划“团队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特别是高精尖中心科研团队资源,集全校之力创新支持雄安建设,真诚服务新区发展。

 

  

 

  结语

  两天的调研之行圆满结束,“乡愁规划“团队与3月18日带着调研成果返回北京,随后即将着手开展数据分析并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同时与在地村镇政府与民间学者保持联系,真正实现共同保护和发展。此次调研之行,让在城市成长的青年学生见到了父辈们成长的环境,认识到尘封的村镇历史与村民丰富的文化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记得住乡愁,保护好村庄。

 

 

 

  撰稿:杨柳溪 审核:成慧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