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

果冻传媒

您目前的位置: 果冻传媒» 果冻传媒» 果冻传媒新闻信息 » 青年建筑师沙龙|王硕:超实践——空间产生的新协议

青年建筑师沙龙|王硕:超实践——空间产生的新协议

  2019年5月16日晚6点30分在西城校区教学1号楼104教室,来自META-工作室创始合伙人、城市研究学者、建筑师王硕为大家带来一场主题为“超实践—空间生产的新协议”的精彩讲座。王硕在此次讲座中分享了他独到的的“空间生产”的项目研究过程和设计理念,讲座由建筑学院金秋野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建筑师王硕以他持续了三年多的大红门区域研究为例,介绍了他对空间生产的认识和运用。随后他在超胡同、燕京里等项目中研究时运用跨学科、跨平台的综合角度分析城市问题,并发展出了以探究一种“原型—Prototype”为基础的方法,试图把城市当作一个活的有机体去理解,研究胡同以及周边产业聚集区和城中村。这种小尺度的创造力,是城市新的活力源泉,自发的行为暗含许多涌动的价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人与人的联系在建筑原型被固化的过程中打破了。这种“研究-原型-实践-生产”的空间生产方法以原型为基础,不断研究、测试,通过不停迭代的方法更新推动建筑的实践,使得建筑师多维度参与设计实践。

 

 

  王硕老师解释他在空间生产的探索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什么定义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什么能够推动今天的建筑话语体系和实践拓展边界?第一个问题以“城市研究—原型研发—新型复合社区空间迭代”的路径探讨了现代青年居住空间的模式,以建筑师的角度应对现代青年社交文化的问题。第二个问题以“元认知—地景标志建筑—设计项目”的路径探索了建筑的语言。

 

 

  王硕用一段视频分享了他最新作品—森之舞台,“森之舞台”荣获 2018 Architizer A+ Jury Winner奖及DFA (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 2018年度银奖。建筑将粗砺的材料物质性和富于感观体验的空间形态融于一体,通过对建筑体的扭转、翘曲、直线与弧线墙面不断转换等方式,塑造着观者细微的感受差异。在自然中设计就是搭建人与自然之间一个启发性的媒介。森之舞台不仅通过对建筑形式,材料,光线等的深入实验,更进一步拓展至细微的感受体验与多维的适用模式,促发这种媒介的形成。森之舞台不仅是一个观景平台,也是一个可以灵活用于活动、聚会、展览和工作坊的公共空间。它希望激发人们更多地探索自然,发掘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森之舞台本身,也将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讲座最后提到建筑师在建筑话语体系的历史迷宫中亦步亦趋,预言建筑未来不易,大多建筑师通过实践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而青年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实际上应有更大的探索空间,能想到更多维的解决方案思路,同时这样的建筑建构具有指导意义,青年学生应注重实践过程,不断学习注意积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主办:建筑学院研会学术部

  建筑学院研会编辑部

  摄影:景莉萍

  撰稿:顾  晨

  审核:成慧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