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光与照明教学工作坊”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小鸟巢开营,工作营由学院建筑技术部组织,邀请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学院刘少瑜教授团队前来指导,果冻传媒 的建筑学本科同学参加。
“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以使其展示的建筑。”
在工作营的教学及讨论环节中,刘少瑜教授以“光与照明”、“光与技术”、“空间氛围”、“光与色彩”等为主题,与同学们分享了丰富的建筑采光及照明设计案例,在建筑中采光的艺术性,光与暗的共生、建筑照明的历史发展及国际视野的工程案例等方面,与同学们展现了以光为主题的对建筑的全新认知方法和设计技术手段。
如在解读光、照明与空间氛围的关系,刘少瑜教授指出:“没有光,空间将有如被遗忘了一般。光即是阴影,它的多源头可能性,它的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性,它的反射与折射性,会交织地定义与重新定义空间。光使空间产生一种不可确定的性格,形塑出在行经空间时短暂的即时性经验体会。当将照明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便创造出新的空间氛围,如霍尔的Kiasma博物馆,纽约的Highline, 和巴黎的艾菲尔铁塔等等,这些空间谨慎研究了光与照明是如何再定义空间的;通过照明技术,如光源与色彩的选择,光度与亮度的调整,灯光的高度、密度、朝向以及分布规律,进而可推演光与照明如何创造空间氛围。”
在工作营的照明设计练习环节,四组同学分别被布置“Natural Environment”、“Play with module”、“Plug in”、“Play with booth”四个设计题目,在西城校区分别选择四个开放空间进行了照明设计练习。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和较高的效率,在照明设计师的新视角下,完成了四组场景的方案设计。
新国立大学刘双阳老师,北京建筑大学刘博老师一同参与了工作营的指导。
为期一周的教学与交流过程中,参营同学深刻体验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互动的教学模式,高效认真的学习工作态度和成果也得到了新国立大学老师们的充分肯定。
撰稿 刘博
摄影 毕琳琦
审稿 欧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