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

果冻传媒

您目前的位置: 果冻传媒» 果冻传媒» 果冻传媒新闻信息 » 共同战“疫”,建筑学院展现青年力量

共同战“疫”,建筑学院展现青年力量

  01 武汉,我们在一起

  •   《致敬国士无双》

  建筑学院 建191 高亮

  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2020年,疫情蔓延。84岁的他告诫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义无反顾地登上去武汉的高铁。

  钟南山,一个大写的名字,是“抗击非典英雄”,是“最美逆行者”。《人民日报》在微博上这样评价——“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人们最早熟知钟南山院士是在2003年非典时期。2002年11月,广东佛山出现第一则非典病例。随后,这种可怕的疾病在全国飞速传播开来;病人一波波涌进医院,医生护士一批批被传染,但他们都只能无望地躺在医院里,一天天恶化却无药可医。医学专家都在拼命想办法,前期,北京方面有西医方面权威人士宣称“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媒体随后大量报道。只有钟南山坚决反对,因为他试过很多次,抗生素对非典患者根本无效。于是他顶住压力多次疾呼:“病原不是衣原体,不能使用抗生素。”公开挑战权威和同行,这是很“没情商”的行为,钟南山跟朋友解释:“这不是一般的学术争论,事关病人的生死,耽误时间,用错了药,就可能多死几百人。”这位67岁老人,通过翔实研究,最先摸出了非典基本真相——“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他的坚持,使广东在非典防治中没有走更多的弯路,广东省SARS病死率全球最低。而钟南山团队当时提出的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也成为我国SARS诊治指南的基础,大大提高了非典的治愈率,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正是因为他的逆行,才改写了非典的结局。

  2003年4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官员在会上宣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尽管钟南山会前已经被告知“不要讲太多”,但他还是忍不住开口反对:“什么叫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目前病原都还没搞清楚,你怎么控制它?”钟南山他知道这样说话意味着什么,他事后透露,发布会前他在父亲的坟前站了很久,最后下定决心说真话。因为他坚信“真话和真药一样重要”。陈丹青在《荒废集》中回忆当时发布会上的钟南山,那是“平心静气咬牙切齿”,还感叹“岭南人多有耿介如钟南山者”。钟南山80岁那年生日,他收到一份礼物,是一幅字——“敢医敢言”。 这份礼物,一直挂在他的办公室里。仔细看钟南山的采访,你会发现他有个口头禅:“我实事求是地讲”。每次他预估自己的话不太中听,就会沉吟一下,说“我实事求是地讲……”后面一定是一堆大实话。他严格秉承一个科学家的高贵品质:客观,诚实,有一说一。

  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之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连线时明确表示,目前可以肯定,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已经80多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再度出发,不断奔赴于广州武汉北京三地,了解疫情,研究解决方案。1月18日他从广州前往武汉,由于没赶上飞机只能挤上拥挤的高铁,当他走上高铁第一时间就是拿出文件研究这次的疫情。第二天上午开完会,钟南山没来得及休息,就前往前线了解情况,下午开完会又急忙坐着飞机前往北京。1月20日,他早早起床看文件研究资料,吃完早餐又忙了起来,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以及媒体直播等等各种行程。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钟南山再一次奔赴疫情最前线。跟他17年前一样,不顾个人安危,把重任扛在了自己身上。他告诉我们说,有医护人员感染,能不去武汉就不要去;他告诉我们说,买不到N95口罩,普通医用口罩也可以阻止飞沫;他告诉我们说,有信心不会让“非典”重演!

  钟南山出生的医院地处南京钟山以南,所以父亲为他取名“南山”。儿时经常去医院,眼见父亲全心全力治病救人,从不懈怠。家里也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孩子康复后,家长高兴,父亲也很开心。钟南山说:“那时候我就觉得,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有很强的满足感,这是我热爱这个行业的一个原因。”所以,他对“治病救人”这件事,是有强烈信念感的。他做医生,也许有谋生的考虑,但更是骨子里的追求,这是他至高的梦。

  国家有难,战将请命;国士无双,此役必胜。我们始终坚信,雾霭终将散尽,阳旭必然来倾。

  虽然这次的新型肺炎来的如此的迅速猛烈,但是我们的医者专家不仅是钟南山院士还有更多的白衣天使不怕危险,毅然决然奔赴前线共同抗击这次的疫情。即便病毒有多么的猖狂,相信再过一段时间这场风波就能够过去。因为有着一群心系社会群众的白衣天使存在着,再大的困难终究是会迎刃而解的。这些前线的医护人员是最美的,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面的英雄!致敬!

 

  •   《致在武汉与病魔抗争的所有医护工作者》

  建筑学院 建191 张宇轩

  我是一名平凡的北京居民,在此我想对你们说一声辛苦了。

  当“朝闻天下”播放着你们远去的新闻,当我看见在午夜一群全身防护的人走上军机时的照片时,我倍感敬佩。是你们在第一时间奔赴前线,时你们临危受命,舍小家为大家。上到84岁的老院士,下到大学里在读的学生,都向着那深渊挺身而出。我敬佩你们,你们是伟大的。

  ”一名医生在检查驾驶员身体情况时出了车祸”,随之而来的却是这样的消息。我感到惋惜,你们是伟大的,你们是英雄。明知前方是无尽的深渊,也要义无反顾地跳下去,你们既是医生,也是英雄。多少人,在家里还有牵挂;多少人,还有未完成的梦想;多少人,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但你们无怨无悔,都在这场浩劫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英雄不一定是伟人,平凡的医生也是英雄。

  “这里便是第一张病毒照片出来的地方”,记者站在研究楼前说道。看着电视里记者穿上三层防护服,带两层手套,只能用喊的说话才能让外人听清.这些研究者们要穿着足足5斤沉的防护服,在实验室里呆4个小时。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尽早研制出解药,好拯救更多的人。你们辛苦了,你们背负着人民的期待,加油。

  这个年,大家都没有过好。而你们,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奋斗着,在为尽早恢复这个美好的社会而努力着。不论是在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或是医院里的医生,或者是一间间病房里的护士,你们是伟大的,你们是可敬的,你们辛苦了,愿你们能早日完成使命,凯旋归来。

 

  02为武汉助力,“加油!”

 

  建筑学院 园林181 吴雨诺

 

建筑学院 建193 窦斯涵

 

建筑学院团委副书记 规161 罗帅韬

建筑学院学生会主席 建162 訾滨阳

 

  共同战“疫”,共同行动

  来自各地的果冻传媒学子们纷纷为武汉加油,为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加油,为他们送上了真诚的祝福与真挚的鼓励,相信他们的声音也代表了大家的心声。无论是在哪里的果冻传媒学子,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宅家不忘锻炼身体,出门记得戴好口罩,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这段特殊时期。战“疫”不易,也希望大家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关注疫情。这场疫情阻击战到现在,正需要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终将迎来这场战役的胜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我们共同战“疫”!